昌图县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Changtu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双庙子镇双庙子河防御洪水预案

来源:昌图县双庙子镇人民政府 时间:2023-06-07

  昌图县双庙子镇人民政府文件

  双政发〔2023〕22

   双庙子镇双庙子河防御洪水预案

  1.基本情况

  1.1 工程地理位置概况

  双庙子河是二道河一支流,上游是下二台镇五棵树村,双庙子河流经双庙子镇境内建国村、双庙子村、北大村、乔家屯村、三道林子村、有利村,然后流经此路树镇许家村,河道全长约21公里,流域面积约为1.7 km2

  1.2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双庙子河全河从上至下进入平原区,河槽渐宽,汛期洪峰流量也增大,由于两岸地势平缓,沿河两岸开始出现河流冲刷土地现象。

  1.3 水文气象资料

  双庙子河流域辽宁省省内部分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2775.5 小时,作物生长期有效日照时数 1749.2 小时。年平均降雨 607.5mm,年平均气温 7.0℃,无霜期 147.8 天。

  1.4 社会经济

  双庙子镇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区域总面积 82.77km2,下辖 8 个行政村,一个社区,现有人口约1.56万人,其中,所辖村有 8 个,分别为双庙子村、样子村、建国村、北大村、房身村、乔家屯村、三道林子村、有利村。

  2 双庙子河洪水防御

  2.1 重点河段存在问题

  双庙子河共有险工险段3处,分别为北大村10组左岸,长度为30米、高为6米;双庙子河北大村十一组河段,因为近几年汛期雨量偏大,水流较急,造成该河段右岸险段长80米左右,高8米左右、左岸险段长约100米、高约8米,滑坡、坍塌现象时有发生,河岸田间作业路塌陷严重,造成大面积基本农田损毁。2.2 防御措施

  2.1 标准内洪水

  2.1.1 巡护

  洪水达到 10 年设计水位,这种情况下河岸及桥梁后出现险情,主要险情有背水侧脱坡(滑坡)、崩岸、漫桥等。汛期来临时,各险段及重点桥梁安排专人重点巡查,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进场到位,随时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抢险。防汛第一梯队人员分批轮流执行 24 小时巡堤任务;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或大风大雨天,适当提高巡堤人员的技术档次,并备好机动抢险队及急需物资材料和通讯设备,责任段到人,昼夜巡查。巡查中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及时汇报,现场处理不了的,要立即汇报并请求支援,问题严重的,要安排抢险队伍立即抢险;做好保护区内低洼地区及临近堤防的村屯群众的转移。要保障交通运输(尤其是抢险通道)畅通,所有防汛人员通讯畅通。

  2.1.2 工程维护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维护。

  维护方法

  背水侧脱坡(滑坡)

  抢护方法:“导渗还坡”是确保堤防滑坡段安全度汛最根本性措施。其方法包括“导渗土撑法”“滤水后戗法”“滤水还坡法”等等。如果迎水侧条件允许,可加之前戗截渗措施等。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在滑坡范围内修筑导渗工程,降低浸润线以减少渗透压力和土体含水量,消除产生滑坡的力学条件;加强滑坡范围内背水侧的堤防断面或支撑条件,以平衡渗透压力和土压力。背水侧的处理措施又分为永久与临时 2 种方案。根据所用材料之不同又可分为导渗沟法、反滤层法等。

  崩岸

  抢险方法:既然崩岸是由于水流顶冲和泥沙冲淤不平衡造成的,那么抢护的原则就应该是“缓流防冲、护底固滩、减荷护坡”。由于绝大部分崩岸不是突然发生的,根据主流态的发展可以确定崩岸的位置和发展趋势,故崩岸的抢护可分为汛前抢修和危急抢险 2 个方案;根据财力情况可分为临时措施和正常治理 2 种办法;根据危急程度又可分为紧急抢

  护和提前预置抢护 2 种方式;还可以根据使用材料之不同,

  分为柴排护坡和软体护坡等措施。当前在铁岭境内的大型河

  道处理崩岸大都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排修险,但材料准备不足

  时亦可采用当地枝柴、笆片等实施抛枕护坡固脚抢险办法。

  A.土工织物软体排修险段程

  使用材料:块石(或土工布袋);软体排:用聚丙烯布与尼龙绳扎制成的大排(或 10 米×10 米,或 10 米×20 米,

  视河深定);8~10 号铁线。

  施工方法:将水位以上河岸削成水下稳定坡(壤土

  1:2.5~3.0),谓之卸载。将水位以下陡岸用块石或土工布袋

  (装沙土封口)填至水下稳定坡(1:1.5~2.0),按设计长度

  (LP+LJ+LU+锚固长+予留长)铺设,末端连在φ0.60 米的铁

  丝块石笼上;在深泓处和枯水位设 2 条固定铁丝块石笼,与软体排连在一起;水下抛石,岸坡砌石镇压软体排;在岸上挖槽固定,完成软体排护岸工程。

  B.临时软体排修险段

  施工程序与土工织物软体排修险段程完全相同。不同的

  是,因财力不足,可动员群众上缴化肥袋、饲料袋等编织袋,

  以袋装土(封口)代替块石,实施临时修险方案。实践证明,

  采用此法抗御当年洪水十分有效。只是编织袋在日光的侵蚀

  下分解很快。

  C.紧急状态下软体排抢险

  实施紧急状态下软体排抢险措施,就是将既有通透性,又有反滤作用,整体性能好,强度又适宜的软体排在有效重物的控制下,铺设在水流与岸槽之间,它允许部分水流通过,但流速大大削减;在冲深加大的过程中,因重力作用软体排随重物下移。由于不产生负压并具反滤作用,促进岸滩的稳定,起到了制止崩岸的作用。

  2.2.2 超标准洪水防御

  2.2.2.1 堤防险情处理

  抢险堵口方案:上游洪水发生超标准洪水,下游河道内有阻水障碍物,过水断面过窄,壅高水位等情况,要安排专门人员昼夜巡堤查险,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抢修。抢险人员要全部分段上堤,在未形成开口的情况下用尼龙袋或草袋装土将堤顶所有豁口堵好。但如果发生大面积开口,则应集中抢险力量,采取一切可以使用的方式全力堵口。

  2.2.2 险段抢护

  双庙子河现有险工险段3处,分布在北大村十组和十一组,险段工程出现险情后,负责每段险段的机械、人员、料物及时到位,在险情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抢险,真正达到抢早、抢小的目的。准备抢险物资:准备编织袋4000 条,铁线 0.2 吨,铁锤铁锹30把,大锤2把。

  3.组织指挥机构

  3.1、双庙子镇防汛抢逃险总指挥部

  按照县防汛抗旱领导机构设置,双庙子镇防汛抢逃险指挥部由总指挥长、副总指挥长及指挥部成员组成,总指挥长郭庆新、肖健伟同志担任,副指挥长由副镇长王东、王辉、杨通同志担任,指挥部成员由人大、组织、宣传、纪检、政法、派出所、财政、执法队、水利、环保、交通、林业、民政、安监、广播、电信、中、小学等各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

  行政村分别组织本村的防汛抢逃险指挥部,听从双庙子镇防汛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

  3.2 职责与分工

  3.2.1 镇防汛抢逃险总指挥部

  双庙子镇防汛抢逃险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指导双庙子河堤防、险段抢险及无堤段群众逃避险工作。

  3.2.2 双庙子河沿河各村抢逃险指挥部

  各村抢逃险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镇和村组的抢逃险工

  作并落实信息通讯、人员转移、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责任人。

  3.2.3 各工作组职责

  信息通讯组:负责双庙子河流量的数据收集,及时上传下达,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

  人员转移组: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受灾群众,按照预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点。

  后勤保障组(由镇交通、供电、电信、政府办、财政人员组成):提供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确保受灾人员及防汛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及医疗。

  安全保卫组(由派出所和执法队组成):在汛期开展日常河道巡查,主要对河流涨水情况做好巡查记录;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开展逃避险相关救援工作。

  4.监测预警

  4.1 险情监测

  4.1.1 汛期日常巡查

  各村抢逃险指挥部安全保卫组成员及各村水管员,汛期要加大巡查力度,主要对河道堤外涉及住户及无堤防河段涨水情况等进行监测巡查,采用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方式,在汛前、汛中、汛末天天巡查,当县气象、防汛指挥部发布有大雨、暴雨或特大暴雨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时,增加巡查次数。

  4.1.2 险情上报与通报

  在汛期,各镇实行 24 小时防汛值班值宿制度,保障上

  下级得以畅通传递。当日常巡查时发现重点段发生涨水或气象、国土、防汛指挥部发布雨情(大雨及大雨以上)、

  易发地质灾害信息后,信息通讯组要及时了解双庙子河流量情况,如达到预警流量,第一时间通知镇防洪抢逃险指挥,镇防汛指挥部上报县防汛抢逃险总指挥部。如发生险情时,各村相关负责人及负责日常巡查负责人也应及时向镇防汛抢逃险指挥部汇报,方式以固定电话、手机形式,加强观测查询第一时间掌握雨水情信息的重要措施,当险情不断扩大时,在防汛抢逃险指挥部指导下,根据预案做好抢逃险调集工作,及时控制险情,转移危险地区群众,把洪涝灾害造成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1.3 明确防汛信息报告人

  村级堤外群众及无堤段群众预警责任人是村书记,预警

  员是村民兵连长,巡查员和地质灾害监测员为村水管员及镇防汛抢逃险指挥部安全保卫组成员。

  4.2 预警

  4.2.1 预警信息发布类型及预警形式

  根据防汛信息的危机程度,预警分三类处理:

  4.2.1.1 第一类:告知性预警(III)级

  接到县防汛抢逃险指挥部通过传真、短信或电话等形式发布传达二道河宝力水文站预报,二道河流量达到100m3

  /s 时,达到告知性预警标准,需要引起关注,做好防御准备,加强值守或巡查、监测,无需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

  4.2.1.2 第二类:警戒性预警(II)级

  接到县防汛抢逃险指挥部通过传真、短信或电话等形式发布传达二道河宝力水文站预报,二道河流量达到200m3

  /s 时,达到警戒性预警标准,且流量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时,各村预警员要采用电话、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通知到小组长、转移负责人及需撤离转移群众做好撤离准备,同时通知其他基层抢逃险工作人员。

  4.2.1.3 第三类:紧急性预警(I)级

  当遇到以下情况之一时,村级抢逃险负责人应立即向镇

  抢逃险指挥部报告,同时发出紧急预警通知,启动逃避险程

  序,抢逃险工作人员立即到需撤离群众家中,做到到户、到

  人,组织人员按照预定逃避险路线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即

  时将灾情情况向上级汇报,必要时请求县防指派出技术救援

  力量。

  (1)接到县防汛抢逃险指挥部通过传真、短信或电话等形式发布传达二道河宝力水文站预报,二道河流量达到 300m3

  /s 时,达到紧急性预警标准,且流量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时。

  (2)本村观测到的工程或地质隐患扩大速度较快,险情增大趋势较快,有必要迅速采取人员转移或撤离准备的。

  4.2.2 预警流程

  镇(值班人员)接到县防指的预警或监测到险情时,向事发区或村发出预警。一般情况逐级预警,即镇预警—村预警(预警员或村负责人)--组预警(负责人)--户;紧急情况即镇预警—户或组,同时要求采取广播、铜锣或通知各转移责任人上门预警。

  5.人员转移

  当发出紧急性预警后,各镇按照既定的抢逃险预案立即

  对无堤段人员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转移,转移至已确定的安置

  点。

  6.逃险就灾

  6.1 制定逃险救灾方案

  根据县气象预报,双庙子河流量达到 100m3/s时,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应加强值班,做好与县气象的联系,密切关注水情变化趋势,及时通知沿河村,将低洼地带的物资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在低水位情况下造成损失。当洪峰流量达到 200m3/s,洪水趋势仍不断上涨时,各村要保持与镇防汛指挥部门联系,要加强河道安全检查,保障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洪峰流量达到 300m3/s 时,各村要立即按照制定路线转移受灾群众至安全地点,所有逃险工作人员要统一服从安排,有条不紊的将受灾住户送至安全地点,并做好安抚工作。沿河各村要因地制宜制定逃险救灾方案,根据不同险情,制定防护和逃险方案。要落实相关责任人,明确逃险路线和地点,做好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工作。

  6.2 做好逃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资,合理配置。在各险段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以备应急需要。

  6.3 灾情处置方案

  灾情发生后,首先会及时转移所有群众。若有紧急情况发生,将采取救援车和民兵将受灾人员运至安全地带;若有特殊情况发生,将使用冲锋舟将受灾人员运至救援车上,再送至安全地带。同时做好医疗抢救工作。

  6.4 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方案

  汛期通知各相关单位做好日常维修,汛期时建立相应的

  应急抢修小组。当灾情发生时,随时上报路况及通讯设施等

  运行情况,一经发现路或通信受阻时,立即开展抢修工作,

  并做好上报工作,服从镇防汛指挥部安排,第一时间完成抢修工作。

  6.5 治安、卫生防疫、灾后救助应急保障预案

  各村组织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受灾后的治安工作,做好相应人员的接待、安抚、安置工作,调节控制相关受灾人员的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突发事件。各村配合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洪水造成伤害的处理工作,防止灾区与生活区域交叉感染和污染。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

  7.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双庙子电信局、广播站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7.2 应急保障

  防汛抢险队伍是防汛抗洪的基本力量,承担巡堤、查险、排险任务。按照防洪预案规定,落实群众抢险人数,以行政村统一编队,明确负责人,由镇防指统一调度。

  7.3 供电保障

  双庙子镇供电所负责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7.4 交通运输保障

  双庙子镇交通主要负责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低洼地区受洪水威胁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的调配,负责用于抢险、救灾车辆的及时调配。

  7.5 医疗保障

  双庙子镇中心医院主要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7.6 治安保障

  双庙子镇派出所、执法队主要负责做好水旱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7.7 物资保障

  镇防指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物资品种和数量,做到足额储备。防汛物资调拨原则:先调用村级防汛抗旱储备物资,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调用镇的防汛储备物资。先调用抢险地点附近的防汛抗旱物资,后调用抢险地点较远的防汛储备物资。当有多处申请调用防汛物资时,应优先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汛抢险物资急需。

  防汛抗旱物资调拨程序:县级防汛抗旱物资的调用,由村向镇防指提出申请,经镇镇防指批准同意后,由镇防指向代储单位下达调令。

  当储备物资消耗过多,不能满足抗洪抢险需要时,应及时联系资质供应的厂家紧急调运、生产所需物资,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

  7.8 资金保障

  镇财政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或向县级财政申请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严重水旱灾害的工程修复补助。

  7.9 社会动员保障

  防汛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责任。汛期,县防指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镇防指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单位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镇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工作。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双庙子镇人民政府

  2023年6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