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昌图县自然资源局 时间:2025-03-01
昌图县下二台镇人民政府
绿盟(北京)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24年06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保障昌图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规范乡村地区规划建设管理。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尊重、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加快提高村庄各类用地利用效率,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同时推动城乡要素资源流动,助力昌图县乡村振兴发展。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因地司,tl.窗,分类指导充分考虑、村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诉求,根据上位规划总体要求,绿化村作为整治提升类村庄进行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阻。
2.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挖掘乡村产工业、文化、生态等资源要素,引导乡村经济发展,增加乡村“造血”功能,促进村庄整体提升。
3.保护资源,节约用地统筹保护好各类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合理利用斗I二耕地进行建设用地布局,鼓励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4.传lf(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文化资源,修复特色风貌。传lf(村庄文化,延续传统特色,尊重本土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营造舒适宁静的生产生活氛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填保护法》(2015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修订版〉;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版〉。
2.技术标准及规范
(1)《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2)《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
(3)《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4)《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沟分类指南》(2023年11
月〉
3.相关政策及规划;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中发(2021)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3)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捕,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
(5)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当然资办发[2019]35号〉;
(6)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办发(2020)57号〉;
(7)自然资源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
〈自然资发(2021)16号〉;
(8)I当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当然资发
[2019]87号:
(9)辽宁省《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辽委发(2020)12号〉;
(10)《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实施方案》(辽自然资发[2019]48号〉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次绿化村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
2035年。
第六条规划范国本次规划区范围为绿化村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733.68公顷。
第七条规划定位
以绿化村现状问题为导向,围绕生态环填保护、产工业融合发展、村民持续增收、环填设施改善和文化风貌提升为核心,通过产业联动、空间塑浩、农旅融合、生态整治等策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发挥近郊优势,将绿化村打造为环榄秀美的绿色回国、生态宣居的合美家园、文化浓厚的人文乐园。
第八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农耕养生地,沃美旺|困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i在美丽乡村升级版。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布局,实现产工业强、环填忧、家园好,建设“三生”融合发展的魅力乡村。
分期目标:
到2025年,村庄环填综合治理全丽完成,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美丽乡村目标全面完成,三产融合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丽振兴,产业强、环填优、家园好全面实
第九条村庄分类引导
依据《昌图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2035年〉》和《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及相关规划,落实上位规划中的指标、边界、设施的控制要求,在绿化村人口规模、发展水平、空心化程度等要素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绿化村为整治提升类村庄。
第十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预测
绿化村现状户籍总人口1200人,共400户,随着绿化村步入老龄化阶段,留守老人较多,空心化严重。未来|拖着回国康养、休闲旅游等产工业的发展,绿化村外来人口会有所增加,常住入口将有一定的回流增加。但村内老龄化较重,总体农村人口变化呈现较小的趋势,预计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100人。
2.用地规模预测
本次规划l从村庄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用地实行“刚’目÷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针,严格控制建设用她的无序增长。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50.27公顷,村庄未来建设用地以整理村庄零散用地,却活闲置抵消用地和增建挂钩的方式,实
现村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规划期末村庄总建设用地规模为50.27公顷。
第十一条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包括约束’且和预期怕指标。其中,约束怕指标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控制丽积、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期’目指标包括户数、户籍人口规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等〈具体内容详见附表1),基于上位规划和发展需求,绿化村现状耕地规模少于耕地保有量,需在县级进行平衡和协调。
第三章空间划定与管控第一节农业空间
第十二条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曰: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在农业生产保护区中落实对基本农囚的保护,切实保护包括基本农田,严禁非法占用基本农田。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以提高永久基本农田质量。转落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绿化村永
久基本农田面积314.70公顷,主要为不得占用、不得开发、绿化村需要永久怕保护的优质耕地。
第十三条一般农业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绿化村一般农业空间面积为356.36公顷,占全域而积的29.51%。一般农业空间的各类土地使用,应符合现行农用地、林业用地等对应土地用途管制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占用、破坏。
第十四条管控要求
1.永久基本农旺|保护要求
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和占用;从严管控斗|二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
2.一般农业空间管控要求
将永久基本农旺|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村庄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农业生产适宜区所对应的三调成果认定的耕地、林地、园地、坑缸’7J<丽、农村道路、设施
农用地、沟渠等地类分布区划为一般农业空间。禁止在一般农业空间内建窑、建房、采矿或者擅自挖沙、取土、堆放固体废
弃物;禁止新建二类、三类工业及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判|放的工业。允许符合要求的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丰d:会公益、农村新产工业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工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民生、生态旅游等项目落地,E它I县政府统筹。
第二节生态空间
第十五条生态保护红线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罪日一般生态功能区的管制规则。绿化村村域范围内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十六条一般生态空间
在生态保护红线以外,按照保留乡村原有地形地貌,保护乡村自然风光和回国景观的原则,优化乡村7J<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将村域内湿地、陆地7J<域、其他自然保留地等|当然保护与保留用地划入一般生态空间,在村域内实行重点保护,划定一般生态空间为984.00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56.76%。
第十七条管控要求
一般生态功能区管控z原则上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执行区域准入制度,限制开发利用活动,在不妨害现有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允ilf适度的固土开发、资源和景观利用。不得破坏生态景观,不得开展各类污染环挠的建设活动,应做到慎砍树,不填湖。允许符合要求的交通、水利、能源、基1i:fi设施等项目落地。
第三节建监空间
第十八条建设空间划定
村庄建设边界是在规划期内指导和约束村庄建设,完善村庄功能和规划集中建设的区域边界,由一条或多条闭合线组成。边界内分为现状保留区和斗I二村庄建设空间。
现状保留区:整合各类村庄建设用地,以及村庄内部标注为村属性的耕地、林地、水面、村庄道路等,生成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回区。按照村庄建设边界划定原则,在统筹考虑、有量用地和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在原有建设用地总量下,统筹安排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新增宅基地、农村基础设施等村庄未来发展确需占用的地块,绿化村村规划主要为留臼用地和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等。
绿化村村庄建设边界丽积50.72公顷,均为现状保留区,只计50.72公顷。斗I三村庄建设空间:村庄建设边界以外,为公路用地等区域基1i:fi设施用地,面
积27.90公顷。
第十九条管控要求
1.村庄边界内管控z积极引导乡村建设行为向村庄建设用地边界内集聚,边界内建设用地使用范围包括:农村宅基地;农村基1i:fi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居环填整治项目:指合规定的农村一二三产工业融合发展用地:指合国家“三农”政策的其他用地,直接服务种植养殖业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
务、仓储保险冷链、产地低温直悄配送等产业项目,原则上应集中在行政村村庄建设边界内。鼓励乡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高、分散布局
配套成本高的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具有一定规模直接服务种养殖业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要向县城或有条件的乡镇城镇开发边界内聚集。
2.村庄边界外管控:村庄建设项目原则上应集中在村庄建设边界内,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展农产品初如|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须的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可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约束条件、不破坏生态环挠和乡村风貌的前提下,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
“点状”建设用地;农村道路、电力、电讯等线’且公益设施用地,以及宗教、殡葬等特殊用地可在边界外安排:符合县、乡镇级固土空间规划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的可在边界外安排用地,不需要落地,并纳入村庄规划近期建设项目泊’单。项目确需建设的,可向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机动
指标。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绿化村以文旅产工业为核心,强化特色一产=的吸引力,同时积极发展二产以辅助助力一、二、三产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以文旅激活三产融合的效果。
第二十一条产业发展策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共生以玉米、楼子、苹果等科1植业和淡水鱼、牛猪、鸡鸭等养殖业作为村庄的特
色农业产业发展,如|大产业规模,引入新型现代化农业技术。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与三产旅游业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主题民宿、文化文创、乡村休闲、生
态餐饮等。同时开拓农产品科1类,引进特色农产品品种,逐步将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相结合的模式。并且发展特色农产品(果蔬种植〉打j在绿化村农产品品牌,打i在一村一品,在农产品的基ii:fi上发展第二产业,通过精力[|工工厂、家庭农场加工、乡村特产=加工来全面提升品牌效应,提fl·产业的规模优势。另外建立旅游公司及乡村合作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二条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轴一帝、四区、两点”的产工业发展格局。
1.一轴一带:沿村庄主要对外交通布置一条发展轴线,促进各自然村联动发展的同时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发展轴和田园风光带。
2.两点:依托村委会、水库分别形成公共服务核和生态绿色核。
3.四区:休闲农业片区、农旅体验片区、高效农业片区、生态农业片区。农旅体验片区:村民居住生洒生产的主要区域,同时进行设施、环榄改渣,
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基ii:fi上,打j在一系列康养主题民宿。
生态农业片区:增强涵养7J<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且,构成区域重要生态格局。
高效农业片区:以果蔬种植及有机玉米种植作为村庄主导农业产业发展,在二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开拓农产品种类,引进特色农产品品种。
农旅体验片区:大力发展三产,建设文化旅游、来摘乐园、旺|因美食、运动健康、康养宿集等项目,促进文旅融合。
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建设用地包括村庄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其中规划村庄用地50.72公顷,占总用她的2.93%,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机关团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敝空间用地、工业用地等;规划区域基ii:fi设施用地4.76公顷,占总用她的0.27%,其他建设用地23.14公顷,占总
用的1.33%。
1.农村宅基地
(1)农村宅基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和户均宅基地标准,在村庄建设边界内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合理保障村民建房需求,力争做到“户有所居”
(2)农村祉区服务设施用她: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明确农村祉区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农村商店及小型超市等农村祖区服务设施用地布局,遵循节约用她的原则,丰d:区服务设施宣集中布置、混合使用、形成规模,成为公共服务与村民活动的中心。
2.商业服务业用地
结合相关要求,适当改造商店,增设快递投递功能,满足整治提升类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完善村民生酒环榄。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结合村庄发展诉求,合理布置机关团体、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
4.绿地与开敝空间用地
结合村庄发展诉求,合理布置活动广场、休闲设施、运动器材、景观小品等功能,因地制宜取乡土绿化植物。
5.城镇村道路用地
道路分两级,周音11道路拓宽,优化,改造居民点内部道路,打通断头路,修缮土质道路等。
6.工业用地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保障工业用地规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二十四条农用地布局绿化村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651.58公顷,村域范围内有零星农业
设施建设用地10.68公顷、园地8.79公顷。
1.耕地
坚持保护优先,按照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稳定耕地,坚泱遇制耕地“斗|三农化,、严格管,控“斗|三粮化l吸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吸格按,市tl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边:!J'I必须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避免占用优质耕地。如有斗I二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应补充相应丽积的
耕地,做到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应达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阵”的要求,推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
加强黑土地保护。黑土地保护范回应当按照国家要求,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垦
历史和利用现状,以及黑土层厚度、土壤怕状、土壤类型等,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应加强黑土地生态保护和黑土地周边林她的保护修复。黑土地保护修复以改良培肥为主,节7J<保楠、培肥地力及改良盐碱地等为主要措施。
2.园地
合理利用与科学管控园地,科1植7J<果药材、花开茵木等经济作物,积极提升村庄的经济效益。
第二十五条林、草、温和陆地水域用地加强对各类森林资源的统筹管理,深化完善森林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监测,执行森林采伐限额、有偿使用林地等要求:建立林地分级管理制度,并制定差异化的分级管理措施,规范林地保护;重点保护上位规划确定的天然林和公益林,商品林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合理引导边朝:还林:落实森林丽积占补平衡制度,提出补充林她的措施和转换规则。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六条配置原则1.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入口规模以及服务对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
2.公共服务设施宣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
3.公共服务设施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村庄住宅建设同步建设和使用。规划可预留用地,为远期建设留有空间。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期预留用地,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按照《辽宁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对城郊融合型村庄提出的配置要求进行配置。
本次规划主要以公益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主,公益型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综合服务站、托老所、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快递投放点(具体内容详见附表3)。
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第一币’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十八条对外道路规划绿化村村庄的主要对外道路为乡道南环线,道路从村庄西北Jlj东南穿过,路面宽度约6米,为柏油道路,路丽质量与通行能力良好。
第二十九条村庄内部道路规划规划村庄道路共分为三个级别,为乡道、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县道、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为6米,路面宽度为5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4米,路面宽度4米。
规划村庄干路、支路均为沥青路面。干路两侧行道树植株问距为2米,可不设树池,树木问可科1植低矮灌木。
第三十条附属设施规划
1.道路亮化
道路亮化沿次要道路单侧增补设置,安装问距30-50米,灯析高6米,用20瓦节能灯。景观亮化针对村庄洒动广·场进行景观亮化,用节能地埋灯、草坪灯等。
2.交通设施
规划在南环线与村内主干道交叉口处设置警告标牌或限速牌,共规划布置2
处警告标牌。商环线进入村庄转弯处设置道路反光镜。
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一条用水量预测
依据人均综合用水量按照150L/人.d,规划村庄人口数为1100人,村庄综合用水量预测为165I吨/日。
第三十二条水源规划
加强对水源井的保护和卫生防护,7J<质应达到l《生洒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洁’除7J<:;月二周围50米范围内污染源。规划给7J<管网采用枝状布置方式,远期有条件可改为环状管网。
第三十三条给水管道规划
规划给水管道为枝状和环状结合布局形式,为满足消防需要,在给水干管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问距不大于120米。
第三币’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四条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
第三十五条雨水系统
规划村庄采用边沟扫|水,村庄建设用她的内部根据地块扫l:7J<方向,当道路红线宽度为5米以上时,道路双{则设置判l:7J<边沟,道路红线宽度为5米以下时,道路单{则设置扫l:7J<边沟。村庄雨水经村内边沟汇集后拍|放至沟架及氧化塘。
第三十六条污水系统
1.污水量预测
生活污水量按照供水总量的85%计算,约为140.25吨/日。
2.污水处理方式
对有
户内管,道进入化粪1也。经化类地预处理后的污水扫|入村内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氧化塘。处理后的污水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要求。规划污水干营’最小管径为DN400,管材采用PE污水管。
3.污水管网
规划污水干管最小管径为DN400,管材采用PE污水管。
第四币’电力工程规划
第三十七条电力负荷预测
原有线路基本满足现有村民日常使用需求,规划期末绿化村常住总人口数为
1100人,规划取用电标准为400瓦/人,则村庄总用电负荷为440k1V。
第五市电信工程规划
第三十八条电信工程
通讯系统进行保留,对现状个别不合l'll二线路进行整理,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怕,实现村域10侃覆盖率。规划电信电缆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并结合电信电缆同朽架设有线电视电缆。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建立、完善以移动基站为中心的移动通信搓’入网,实现出网络全覆盖。
第三十九条有线电视
规划逐步使用有线电视信号,加强有线电视线路管理和维护。
第六节燃气供热工程规划
第四十条燃气工程
规划逐渐改变现状落后的供暖方式。使用清洁能源以达到节约资源,净化空气的作用。规划推荐使用太阳能、泪气等j言’沽能源替代原煤满足村庄供热需求,从源头解决村庄环填问题。
第四十一条供热工程
绿化村规划统一安装空气热源泵进行供暖。
第七币’环卫工程规划
第四十二条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
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在村内共设置l座分类垃圾房。垃圾收集点沿村路分布,问隔约150米。收集后送至附近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布局,消除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垃圾涡’运率达到10侃。
第四十三条厕所革命
规划在2035年实现村内户厕建设全覆盖,提升村民生活宣居世。规划村内2
处7J<1·式户夕|、公共厕所,位于村内广场附近。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第一节IW供规划
第四十四条防洪标准
村庄内部有河流从西侧环向流经,规划按照10年一遇标准设防。
第四十五条防涝规划
按照畅通7J<系、恢复引判|能力、改善环挠、修复生态、方便都众的要求,对村庄内灌渠进行疏梭,提升村庄判|街能力。
第二节消防规划
第四十六条消防用水
消防供水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消火栓应¥0道路设置,问距不大于120米,保证主要交通道路的通畅。
第四十七条消防通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结合村委会设消防指挥部。商环线等村内主要道路作为防灾疏散通道,村内健身广·场作为消防疏散场地。建筑物长度超过150米时应设置消防车道。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必须在建筑外部设置必要的消防通道和消防车扑救场地。
配电变压器与柴草等易燃堆场的防火问距不应小于30米,建筑物与柴草等易燃堆场的防火问距不应小于25米,柴草堆置也应考虑、防火要求等。
村庄近期消防用7J<主要由7J<塘储水代替。|拖着供水系统的逐渐完善设置消火
检。
消防道路宽度均不得低于4米,以保证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过。
第三节抗震规划
第四十八条抗震标准绿化村村新建建筑按6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交通等基1i:fi设施〉按照7度设防。
第四十九条疏散场地规划乡道商环线作为绿化村主要对外联系的主要疏散通道。规划商环线两侧
的建筑退后红线为5米,其余道路两侧的建筑退后红线3米,以保证地震建筑物倒塌时道路l畅通。规划避震疏散场地利用健身广场、空地、中小学等。
第九章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第五十条思路与目标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锁,针对固土开发利用以及自然灾害等产生的问题,按照“山水林回湖革”生命共同体理念,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开展山水林回湖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活动,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增强国土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匹配度,提高固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构筑高质高产的耕地、种植园地、林地生态系统,推进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开展固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有利于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提升资源节约集约管理和改善生态环填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五十一条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l'lt优化村庄住宅布局,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提升,合理对村庄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第五十二条生态修复
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水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整理等项目,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
第十章村庄设计与风貌营造第一市农房改造
第五十三条住宅建筑改造目标
规划期内,10侧的民居住房达到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齐全的要求。主要街道10倒、村庄整体50%以上的民居达到节能改造标准或整治要求,培体、门窗、屋顶改造率达到80%以上。
第五十四条院落整治
质量较好建筑改浩内容:墙体改j毒、门窗改浩、管网设施入户。质量一般建筑改造内容:墙体改造、屋顶改浩、门窗改造、地面改j毒、管网设施入户。质量较差建筑改造内容:危房改造、墙体改造、屋顶改造、门窗改造、地丽改造、营’网设施入户。
第五十五条建筑整治
规划对质量较差的房屋进行改造,对建筑立丽、门窗、材质提出指导’且材料选择,分ttt分级市tl定整治计划。
屋顶,1'ft荐采用红色瓦片色彩对屋顶进行改造。
培面,1'ft荐以白色、浅灰色为主,有条件的村民可进行白色瓷砖贴面。窗户:捕荐采用断桥铝合金材质风格窗框。
院落:注重对围墙、绿篱等回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丽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植采用乔、灌、革结合方式。
第五十六条绿色建筑
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村自建住宅除夕|、),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第五十七条宅基地面积严格控制宅基地占地面积标准,农房建设按《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版〉控制,即人均耕地超过667m'C一亩〉的村,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五十八条民房建筑高度规划民房建筑层高不低于2.8米,单层坡屋顶住房主体不宣超过5米,最大控制高度为12米,建议不超过3层。
第二市环埠整治
第五十九条整治目标对村庄内道路、街巷、环卫设施等进行整治,达到美丽宣居示范村要求,改善村民交往空间,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规划对村庄内部道路路面进行分类整修,对路面铺装材质提出规划引导要求。对道路雨水边沟进行整治,逐步推进机耕道硬化。
第六十一条街巷整治
民宅院墙整治重点对村民院墙进行修复,建议以白色、浅灰色等战色系为主,补绘原有彩绘埔丽。规划按照原有样式重新统一修缮村民院内。|挠墙夕|、属于公共空间,依据村民意愿,可以种植花草或种植低矮多r,十蔬菜作为景观。|珑墙培体添加培画,增强农村环挠氛围。
第六十二条环卫设施整治
在村庄内结合健身广场布置2处公共厕所,按照服务半径为500米布局,厕所形式为户外7J<1·式生态厕所。
第三节风貌提升
第六十三条民宅风貌提升
从屋脊、檐口、饰丽、门窗、色调、符号、材质等多维的角度来诠释和解读,体现村庄东北合院的特色风貌。
第六十四条建筑色彩
住宅建筑的维护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挠的协调关系,规划延续传统建筑特点,以砖、石为主要夕|、观材料,以灰色或红色(屋顶〉、白色(培体〉为主体色调。
其他建筑色彩:与整体村庄风貌相协调即可。
第六十五条景观小品在村庄公共节点、景观节点地区设计文化小品,包括休闲座椅、候车亭、广告牌、宣传栏等村庄小品,材质择应符合村庄特点,就地取材。
第四币’景观绿化设计
第六十六条设计引导根据村庄的位置、土质↑击’况,选择生命周期长、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注意树木不应带刺、有毒,水池边的树木应落r1十较少,不产生飞絮。
以保护和利用现有村庄良好的自然环墙为基本,对村庄道路、河塘、宅问等区域统筹布置。用乔木、灌木、花草等进行植株搭配,同时结合颜色、合理配植。
结合村庄入口、服务中心、活动广场等节点,建花圃,铺草坪,用野花组合、海棠、金r1十榆、白蜡树等可长期观赏花木品种,进行景观优化。庭院景观方面,根据现状庭院内宅基地丽和、大的特点,对庭院内用地功能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增加|庭院绿化或蔬菜种植来改善居住环挠、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体现农家庭院的特点。
第六十七条道路绿化规划道路绿化应边用两侧或单侧科1植行道树的形式,村庄干路边用双侧行道树,宅问路边用单{则行道树,形成具有风景化的道路景观空间。
以小乔木为主,搭配灌木、花篱,小乔木可选择山桃、丁香、海棠等树种,灌木可选择木棒、榆r1十梅、锦帝、大r1十黄杨、金r1十女贞等,形成“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格局:局部以植物种植箱的形式进行点缀和装饰。形成乔、灌、花搭配的立体绿化,营造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村庄绿化格局。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六十九条近期规划期限为了便于近期建设项目落地实施,近期规划与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祖-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规划至2025年。
第七十条近期建设目标以昌图县美丽宣居示范村创建为目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宣居生态环挠,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样板工程,带动村民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第七十一条近期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强引导、补矩,板、提亮点,根据’先行实施便利村民生洒的原则,以改j垂为主,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期实施,近期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公用基ii:fi设施、人居环填整治(具体内容详见附表5)。
第一市实施措施
第七十二条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在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中建立美丽宣居村庄管理机构,专人负责,支部书记任第一责任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第七十三条资金保障合理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探索政府帮拉、企业支持、农民出工模式,采取“以劳代赈”、村企共建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全祉会、多元化支持及参与村庄环填整治工作,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浩血”功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十四条运行保障通过召开各种座谈和村民代表会议,使村民了解村庄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以及规划实施的意义,鼓励村民全程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使村民享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护村民的各项权益。规划内容以解决村民需求为导向,深度指导项目实施为标准,突出规划的实用’目。
第七十五条监督保障村委会是村庄发展的掌舵者,村庄规划落实的执行者,村民利益的保护者。
在规划实施与村庄发展中,不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将规划实施管理列入村委会工作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做到有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经费、运作机制、监督措施。
第二节实施方案
第七十六条合作模式建设“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经营合作模式。村集体负责发展规划、制度设计和市场监管。企业负责租赁村庄土地,投资建设农业基地、基础设施、组织客源。本村居民可通过提供服务、入股等形式参与经营。通过在村庄内部开展耕地出租,免费农技服务,农家餐饮等,企业与村民合作,带动村集体与村民收入。
第七十七条项目实施策划针对村庄的项目改造实施,对规划提出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进行策划,编审tl《项目策划=s》。项目策划书应对项目建设目的、项目参与人员、项目改造内容、村民参与步骤、项目意见征求方式、参与建设的可能胜等提出具体的策划建议,并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沟通。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七十八条文本的法律效力本规划E它I文本、图纸和说明书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文本中粗体并加下划线标注为强司,tl怕内容。
第八十条规划的组织实施本规划E它I昌图县下二台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司,tll史实施,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本规划的实施细则E它I下二台镇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十一条规划的解释权本规划E它I下二台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八十二条规划的修改在规划期内,本规划如有不适应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时,可依据有关法规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报请原审ftt部门批准。修改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有编制资质的单位修改,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执行。
附表l规划指标表
指标 |
规划基期年 (2021年) |
规划远期目标年 (2035年) |
规划基期与远期变化量 |
属性 |
耕地保有量 |
651.66 |
651.66 |
0.00 |
约束性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314.70 |
314.70 |
0.00 |
约束性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 |
。 |
0.00 |
约束性 |
建设用地规模 |
78.62 |
78.63 |
+0.01 |
约束性 |
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 |
50.72 |
50.72 |
0.00 |
约束性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 |
。 |
。 |
0.00 |
预期性 |
建设用地机动指标 |
。 |
。 |
0.00 |
预期性 |
户数 |
400 |
370 |
-30.00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规模 |
1200 |
1100 |
-100.00 |
预期性 |
污水处理率(%) |
90 |
100 |
10.00 |
预期性 |
性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
100 |
10.00 |
预期性 |
做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0.00 |
预期性 |
附表2土地用途结构调整表
用地分类 |
规划基期年 |
规划目标年 |
规划期内面积增减(公顷) |
|||
面积 (公顷) |
比例(%) |
面积 (公顷) |
比例 (%) |
|||
耕地 |
651.68 |
37.59% |
651.58 |
37.58% |
-0.09 |
|
园地 |
8.79 |
0.51% |
8.79 |
0.51% |
0.00 |
|
林地 |
958.06 |
55.26% |
957.99 |
55.26% |
-0.07 |
|
草地 |
5.30 |
0.31% |
5.30 |
0.31% |
0.00 |
|
农业设 施建设用地 |
农村道路 |
10.39 |
0.60% |
10.39 |
0.60% |
0.00 |
设施农用地 |
0.29 |
0.02% |
0.29 |
0.02% |
0.00 |
|
村庄用地 |
农村宅基地 |
29.69 |
1.71% |
29.24 |
1.69% |
-0.45 |
机关团体用地 |
0.15 |
0.01% |
0.15 |
0.01% |
0.00 |
|
农村社区服务 设施用地 |
0.00 |
0.00% |
0.25 |
0.01% |
+0.25 |
|
商业服务业用 地 |
0.06 |
0.00% |
0.06 |
0.00% |
0.00 |
|
工业用地 |
0.80 |
0.05% |
0.80 |
0.05% |
0.00 |
|
城镇村道路用 地 |
2.34 |
0.13% |
2.34 |
0.13% |
0.00 |
|
广场用地 |
0.00 |
0.00% |
0.41 |
0.02% |
+0.41 |
|
公用设施用地 |
0.42 |
0.02% |
0.58 |
0.03% |
+O.16 |
|
村庄范围(203) 内的其他用地 |
17.26 |
1.00% |
16.90 |
0.97% |
-0.36 |
|
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
4.76 |
0.27% |
4.76 |
0.27% |
0.00 |
|
其他建 设用地 |
采矿用地 |
23.14 |
1.33% |
23.14 |
1.33% |
0.00 |
陆地水域 |
20.71 |
1.19% |
20.71 |
1.19% |
0.00 |
|
合计 |
1733.68 |
100.00% |
1733.68 |
100.00% |
0.00 |
附表3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汇总表
•
育农家书屋•与文化活动1所在村庄人口
特色民俗活动点无-
健身健身广场•4059新建+改造4所在村庄人口医疗卫生室•1822保留1所在村庄人口
老年活动室•704新建1所在村庄人口
为老服村级幸福院。无-
老年人日闷照料无-
务
中心
殡葬村级公益’性公墓-
无1所在村庄人口
商业便民农家店•改造4所在村庄人口
服务金融电信服务点。无-
旅游服务设施。无-
业服务
’快递投放点
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与商店合建改造4所在村庄人口
。 农村农无-
-
。-
善医站无-
科技服务点。无-
农机站无
注:〈〉为可配置,4’为必须配置
附表4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表
I 序号 |
页目类型 |
顶目名称 |
建设任务 |
建设规模 (公顷) |
建设时序 |
1 |
乡村生 |
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 |
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修复,防止水土流失。 |
2.14 |
近期建设 |
2 |
态修复 |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 |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3.23 |
近期 |
建设用 |
农村宅基 |
优先对现状宅基地进行腾退整治,合理 |
近期 |
||
3 |
地整理 |
地整理 |
利用闲置宅基地。 |
3.63 |
建设 |
附表5近期实施项目库
I页目类 型 |
页目编 号 |
顶目名称 |
页目位置 |
用地规 模 |
建设内容概述 |
资金估算 (万元) |
投资主体 |
01 |
文化活动室 |
村委会内 |
1个 |
对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合建 |
10 |
政府 |
|
02 |
农家书屋 |
村委会内 |
1个 |
对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合建 |
10 |
政府 |
|
公共服 |
03 |
健身广场 |
全村域 |
4059m2 |
利用闲置用地进行再利用 |
100 |
政府 |
务工页目 |
|||||||
04 |
老年活动室 |
全村域 |
704m2 |
利用居民点闲置用地进行再利用 |
50 |
企业/政府投资 |
|
05 |
’快递投放点 |
全村域 |
4个 |
结合现状商业点增设’快递投放点 |
3.2 |
政府 |
|
人居环境整治 |
06 |
入口标识 |
村庄入口 |
l处 |
新建入口标识 |
6 |
政府 |
07 |
公共厕所 |
全村域 |
2座 |
结合广场增设公共厕所 |
5 |
政府 |
|
产业发 |
08 |
改造主题民宿 |
全村域 |
12lun2 |
修复改造,适当翻新现状住宅 |
60 |
企业/个人 |
展页目 |
09 |
光伏发电 |
全村域 |
600m2 |
利用闲置用地发展光伏发电顶目 |
40 |
政府 |
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