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昌图县发改局 时间:2021-07-07

  “十四五”期间,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节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精心谋划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昌图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战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

  预计2020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8.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9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88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300元。除财政收入外,其余经济指标均有所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连年跻身全市十强乡镇行列,各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县前列。

  (二)产业结构调整

  全镇一二三产业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一产抓调整。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抓了以畜牧、蔬菜、花卉、榛果为主的富民产业,成立以榛果种植、苗木培育为主的”村社合一“型合作社6个;在东部山区村重点发展以榛果为主的主导产业,全镇榛果面积4.1万亩,其中榛子面积2.8万亩,水果面积1.3万亩,果农仅发展水果一项,人均收入过万元。二产抓规模。全镇新增以大鹰水泥、辽宁史可沃复合肥、天天一泉饮品等5家规模企业,形成了以新型能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为主的多点支撑的工业格局,在全县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三产抓提质。国美电器营销项目、辽宁永鑫包装项目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旗舰,银河物流园区成为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基础设施实现“六通一平”,可容纳商户100家,现已入住物流企业22家,全镇商业服务网点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000余人,年实现税收8000多万元。

  (三)生态环境

  “两河”整治形成常态,村屯环境全面达标,做到村建堆放点、组建垃圾池、户建沤粪池,规范了垃圾分类管理。成立清洁服务公司,镇自筹资金150万元,配套4台铲车、6台翻斗车、4台吸污车,专门用于垃圾的清运和清理。各村成立了保洁队伍,设立了巡管员,实行全天候保洁。全镇17个村环境整治全部通过验收,八家子村跻身全县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村行列。

  (四)城乡建设

  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一体发展。在城镇建设中,配合县委、县政府完成沈四高速公路拓宽、102国道改线、大鹰水泥、农高区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了大项目工程如期进行。在乡村建设中,打造了太阳山、沙河子、双树子3个县级“美丽乡村”,太阳山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

  (五)对外开放

  五年来,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20个,引资总额达17.74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在引进的项目中,有3个“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在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区和银河物流园区。其中投资6亿元的昌图捷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提升了项目招商的科技含量,助推了高质量发展。

  (六)社会治理

  镇综治中心强化职能、整合资源、打好基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综治综治格局。五年来,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安全生产和食药安全事故,信访结案率达96%以上,未出现大规模越级级访和集体访案件。重拳出击整治滥办酒席,多措并举扫黑除恶,几年来,共实地劝阻滥办酒席215起,促进了乡风文明。

  (七)各项事业

  大力实施村村通和安全饮水工程。五年来,共硬化道路80公里,新建桥梁8座,解决了百姓出行难。为青羊村、太阳山、河信子三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百姓安全饮水问题;新修6个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广场,实现了全覆盖;为7个新拆分社区解决了办公场所,改造了3个社区办公场所,为6个服务场所不达标社区解决1020 平方米活动场所,提升了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二、发展环境

  资源环境有优势。太阳山、天桥山、萧家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太阳山温泉极具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立,为旅游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山区榛果资源丰富,采摘园星罗棋布,有利于做大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游。

  硬件环境有改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农高区和银河物流园区已上升为经济开发区的B区和C区,为“飞地经济”项目落地提供了载体。

  服务环境有提升。镇“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为便民利企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全程服务。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形成了服务群众的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规模不够,质量不高,是制约我镇发展的最大瓶颈,急需做大做强;

  二是财政增长乏力,投入不足,是民生工程的最大弱项,急需补齐短板;

  三是农业产业不强,效益不佳,是农民增收的最大困扰,急需精准发力;

  四是机关作风不实,不勤不廉,是服务群众的最大障碍,急需改进提高。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项目招商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六稳”和“六保”为重点,全面做好“十四五”各项工作。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立足镇情,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努力把昌图镇打造成“工业新区、物流中心、榛果之乡、美丽家园、旅游胜地、和谐重镇”。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以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就业优先,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全镇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结构调优高效发展原则。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精三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合全镇实际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调整的关系,使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五化”同步,以信息化牵引产业结构升级,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努力破解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形成城乡三次产业有序对接、联动发展新格局;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持城乡社会建设统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城乡商贸和要素市场建设统筹,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坚持开放借力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实施开放驱动战略,以“一区一园”建设为平台,主动融入“飞地经济”招商发展大格局。以创新合作模式、承接产业转移为载体,积极拓展与经济开发区的合作空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实施“两河”治理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美好家园。

  第三章  发展战略与布局

  一、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项目立镇、商贸活镇、财政强镇、旅游兴镇、产业富民、和谐发展“六大”发展战略

  二、空间布局

  一是利用“一区一园”空间,做强工业和第三产业,打造项目孵化高地。

  二是利用山区空间,加快发展榛果产业,打造水果采摘绿地。

  三是利用城郊空间,建设县城的菜篮子,打造后勤保障基地。

  四是利用旅游空间,推进乡村游项目实施,打造旅游观光胜地。

  三、城镇布局

  昌图镇地处县城,处于有镇无城的现状,要继续配合县委、县政府搞好房屋和土地征收工作,参与城镇管理、环境整治工作,做好经营城镇文章。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

  四、产业布局

  (一)农业

  “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等4个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亩,分3年完成,2021年完成6000亩,2022年、2023年分别完成3000亩;计划硬化道路62公里,完成全镇17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工业

  计划到2025年引进超亿元大项目2个,5000万元项目3个,“飞地经济”项目5个,招商引资额达到5亿元以上,打造工业新区。

  (三)现代服务业

  计划到2025年,银河物流园区入驻商户达到100家,成为拉动商贸物流的重要引擎。搭建电商平台,探索发展冷链物流模式。到“十四五”期末,全镇个体经商业户新增500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文旅产业

  完成太阳山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引进客商投资开发温泉产业,加快温泉度假村项目的实施。

  第四章  重点任务与发展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重点打造以粮食、榛子、鸡心海棠、绿色蔬菜和生态养殖为主“五大“产业基地。在东部山区的东张家、东明、太阳山、双利等7个村,重点发展榛果产业,每年新建10个榛果采摘园,计划到2025年末,榛果总产值可实现1亿元,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抢占市场,叫响榛果之乡。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结合乡村振兴,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平原村和山区村产业结构调整一起抓,在城郊村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培植县城的“菜篮子”;在平原村重点发展大豆、杂粮等农作物,打造城乡的“米袋子”;在山区村重点发展榛果产业,栽植农民的“摇钱树”。千方百计的破解村级经济不强的难题,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兴办“村社合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覆盖到所有的村;以镇域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村企互动“双赢”,打造“一村一品”格局。

  (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通过发展种养业,到合作社和企业务工,劳务输出,发展乡村游,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生态工业

  (一)培育乡村新兴产业

  依托农副产品和榛果资源,新上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

  (二)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在农村,利用闲置的场地,新上一批无污染的生态环保企业,引导城镇企业向偏僻农村和山区迁移,解决城市污染问题。

  (三)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发展

  降低小微企业准入门槛,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大众创新、全民创业,实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积极推进乡村商贸物流

  在太阳山旅游区昌威公路两侧,重点发展农家小吃一条街,提供餐饮服务,增加旅游收入,壮大旅游经济。利用农贸市场和各类场地,发展地摊经济,搞活商贸流通。

  (二)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体系

  在农村建立经纪人队伍、各类销售平台、发展电商服务、抓好网上销售,拓展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道。

  (三)完善生产性服务业

  抓好以农资供应、农机销售、产品加工、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行业为主的服务业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壮大旅游业

  (一)加快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结合村屯环境整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增数量、上水平,打造县级“美丽乡村”10个以上,生态文明村至少达到3个。在“美丽乡村”重点发展蔬菜、榛果采摘和观光农业。

  (二)强化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设施强化工程,修建桥涵9座,完成东部山区8个村侵蚀沟治理。

  (三)打造旅游品牌工程

  在东部山区风景区,突出抓好太阳山温泉度假品牌、水上乐园品牌、天桥山溶洞开发品牌、萧家围墙修复品牌的项目建设,提升旅游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以此扩大昌图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发展文化产业

  (一)形成特色文化体系

  利用镇内书画、摄影、创作人才济济的优势,建立书法协会、画家协会、摄影协会和作家协会,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草根文化的发展。

  (二)推进文化产业项目

  为山区榛果园、太阳山风景区注入文化元素,组织镇内画家、作家和摄影爱好者到旅游区采风、取材,开展创作活动,创品牌、出精品。

  六、发展养老产业

  (一)建设养生养老产业项目

  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局面,创建集康养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模式,在旅游风景区创建医养结合的养老场所;在有条件的村和社区,推行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加快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建设

  将养生养老人才培养纳入培训规划,建立培训机构,定期培训专门人员,提高服务技能;建立养老组织,解决养老难题,提供养老服务;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养老资金,参与养老服务。

  (三)强化养生养老产业营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舆论,形成老人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儿女支持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的氛围;建立养生养老媒介,搞好牵线搭桥,动员高龄老人到相关机构养生养老;城镇开发优先考虑老年公寓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养生养老社会化、市场化。

  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培育绿色经济发展载体

  创办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东部山区的榛子、鸡心海棠及双树子村的粘豆包等农产品注册绿色商标,打出品牌、抢占市场,并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增加保鲜设施,打好产品销售的季节差,扩大产品销售。

  (二)坚持集约发展

  在现有合作社基础上,每年新组建10个以上以榛果、花卉、蔬菜、畜牧等产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入社社员数量,规范合作社活动,集中发展优势产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拉长产业链条,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三)强化乡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巩固和扩大环境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把门前三包、院内净化、临街绿化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氛围,实现村屯环境设施完备、垃圾日产日清、违建设施全部拆除、厕所改造全面启动、保洁队伍上岗工作,彻底改变垃圾乱推乱放、污染环境现状。在农村、社区,重点抓好文化广场活动、门前绿化等民生实事,实施小区违建清理还绿地工程,建设道路通畅、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美好家园。“十四五”期间,实施污水管网工程,村级堆粪场要实现全覆盖。

  八、发展社会事业

  (一)完善乡村教育设施

  加大对镇域小学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校车管理、校园环境整治和食品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环境有序和师生身体健康。

  (二)加快发展乡村卫生事业

  办好镇属医院和村、社区卫生所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努力实现百姓小病不出村。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工作,防止反弹,实行常态化防控。

  (三)加快落实乡村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抓好社会养老保险、失地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低保五保评定、廉租房申报、普惠制培训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

  九、深化体制改革

  (一)推进乡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行村、社区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提倡“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二)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改革

  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土地确权成果,对溢出地做好村级增收的加法,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减法。

  十、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群议事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建立红白理事会、禁毒戒赌会,设立乡风民风监督员,保持整治滥办酒席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乡风文明。

  (二)突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提供正能量,舆论宣传发出好声音,文明评选提供好标杆,实践讲堂形成好风尚、道德教育提振精气神、文化建设传递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三)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继续创新社会治理,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为群众创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综治责任制,加大命案整治和打击力度,搞好普法和平安创建工作,防止命案的发生;继续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实行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制度,妥善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格控制越级访、集体访和进京访案件,做到事要解决,人不出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质量

  围绕打造环境最优镇目标,把优化服务质量作为振兴发展的根本动力,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口”办理,项目管家实行“一路通”服务,志愿队伍实行“一张网”覆盖,搭建便民利企平台,构筑公共服务到位、企业服务到家、便民服务到底的公共服务新格局。

  第五章  支撑条件与实施保障

  实施“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诸多的有利条件和关键措施保障。

  一、支撑条件

  (一)要素支撑

  一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搭上头班车、抢占制高点。

  二是昌图镇的各项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经济实力具有保基本民生、保工作运转的能力。

  三是昌图镇的党政班子是有战斗力的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足以胜任“十四五”规划任务的需要。

  (二)项目支撑

  一是昌图镇的“一区一园”成为“飞地经济”的高地,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发展的载体。

  二是二三产业集群成为拉动发展的助力器,正在蓄势待发,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三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了振兴发展的硬环境,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将成为撬动城乡经济的杠杆。

  二、实施保障

  (一)政策保障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政策,重点向农村、农业倾斜,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全镇高标准农田改造、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动力保障。

  (二)机制保障

  镇党委、政府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成立了项目招商、产业调整、财源建设、旅游开发、综治维稳等5个领导小组,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镇党政班子建立了副科级以上干部包企制度,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包扶,为企业达产达效提供了帮扶保障;建立了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创造了企业宽松发展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